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铸魂工程
2018-04-04 来源: 湖北日报
讲习嘉宾
龙静云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道德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伦理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研究》首席专家。长期从事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等方向研究。
提要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中国意义巨大
记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价值理念和价值实践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龙静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中国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
形成价值共识。当今时代,价值差异、价值多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不管一种价值观有着自己怎样的不同面向,它和事实是相通的。对这一点的认知,并无二致。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人类各方面的性质整体相似,因而人类各种文化中充满着“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意义之网。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讨论、去商议、去澄清,并且求同存异,去伪求真,这种价值共识就会不断呈现。也就是说,价值共识的形成需要在社会实践中经过承认价值差异,理解价值差异,达至价值共识,形成共同价值这样几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几十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在充分吸纳各民族优秀道德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且进行不断的探索和价值澄清而形成的价值共识。它对整个社会将起到激励和引领的重大作用。
保障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之一。社会秩序作为一个正向积极的概念,表明在一个共同体内存在着众多的良好规则,而这些良好的规则又能够得到共同体成员的自觉遵守,并成为共同体成员有机联系的纽带之一。但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已严重突破维系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若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理矫正,发展下去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崩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之一,就是为人们概括出约束行为的共识性规范和评价行为善恶是非的标准,以此纠正和治理各种脱序行为,保障社会秩序健康发展。
创造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在一个共同体内人们经过长期交往和互利合作而形成的和谐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外而言,拥有社会资本的主体可以运用它来获得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的有利支持,汲取较稀缺的社会资源,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对内而言,其拥有主体可以运用它来减少内耗,降低交易成本,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发生,从而使共同体的整体利益最大化。其中,共同体成员普遍的信任关系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法治为保障,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法律体系相补充的道德体系,以此建构内、外两个方面的和谐关系网络并获得内、外两个方面的资源与有力支撑,而这,恰恰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资本。
提升文化软实力。“软实力”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文化的影响力与此并不同步。究其原因,这是由市场经济发展中原有价值观的失落以及新的价值观尚未形成所留下的价值真空所致。因此,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一方面可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保障每一个公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提升公民的道德层次,塑造民族的精神品格,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软实力。
坚守对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信仰,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
记者: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为什么说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坚守什么样的精神信仰,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龙静云:精神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形态,是人们出于对平等、正义、诚信、勇敢、包容等道德信条发自内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奉而形成的持久稳定的心理状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特别需要把这种核心价值观转换成为人们的精神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然而,任何时代的任何人都不会平白无故地信仰一种价值观。要使人们真诚信服且坚守对某一价值观的信仰,必然涉及到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因为理论是实践之花,实践是理论之果,二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不断转化。就理论层面而言,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价值取向、思想精髓、时代特质进行准确阐释和广泛传播,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价值追求和心理需要结合起来,人民群众方能明了要不要信仰、为什么信仰以及如何信仰等问题。但任何核心价值观或曰精神信仰若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核心价值观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深化和发展,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进而达到知行合一和知行转换,由此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信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铸魂育人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如何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抓好铸魂育人的工作?
龙静云: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脱离人而存在的所谓价值观只不过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虚妄,故而培育价值观必须以人为本,具体落实到人的培养上来,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首先,铸魂育人要建立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研究型人才和宣传型人才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它极其需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研究者对其进行理论论证和生活化阐释,增强其可接受性,由此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其次,铸魂育人要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从而帮助学生将“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其中,尤其要发挥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的独特作用与优势,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第三,铸魂育人要以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为重要途径。领导干部作为掌握权力资源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一言一行对普通百姓影响巨大,这就是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党员和领导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率先垂范,人民群众就会积极响应和紧紧跟随。
第四,铸魂育人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其中尤其要以企业社会责任为重心,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化、生活化,由此让核心价值观根植企业、根植人心,进而成为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精神资源。
第五,铸魂育人要锻造军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人民军队和军人的价值和行为取向,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作风优良、能打胜仗、保家卫国的军魂。
第六,铸魂育人要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激发人们的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使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潜移默化。
总之,从上述几个方面做好铸魂育人的工作,我们就一定会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明善恶,知荣辱,修德行,成教化,美风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落地、开花、结果。(付勤)
原标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铸魂工程——坚定文化自信专家讲习之四